同时,随着分布式能源高比例接入配电网,微网由于其具有低成本、低电压、低污染等特点,已在全国范围内大范围建设。对于用户,微电网作为一个可定制的电源,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增强局部供电可靠性,降低馈电损耗,支持当地电压,通过利用废热提高效率,提供电压下陷的校正,或作为不可中断电源服务等。对于电网,微电网作为一个大小可以改变的智能负载,为本地电力系统提供了可调度负荷,可以在数秒内做出响应以满足系统需要,适时向大电网提供有力支撑;可以在维修系统同时不影响客户的负荷;可以延长配电网更新换代时间,指导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能够消除某些特殊操作要求产生的技术阻碍。
随着分布式发电供能技术,能源系统监视、控制和管理技术,以及新的能源交易方式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源耦合紧密,互补互济。综合能源系统作为多能互补在区域供能系统中最广泛的实现形式,其多种能源的源、网、荷深度融合、紧密互动对系统分析、设计、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能源系统一般涵盖集成的供电、供气、供暖、供冷、供氢和电气化交通等能源系统,以及相关的通信和信息基础设施。传统的能源系统相互独立的运行模式无法适应综合能源系统多能互补的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在能量生产、传输、存储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以考虑运用系统化、集成化和精细化的方法来分析整个能源系统,进而提高系统鲁棒性和用能效率,并显著降低用能价格。
综上,虽然我国的智能配电网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随着国家加大智能电网建设,智能配电网将成为我国电力行业新一轮的研究重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综合考虑各方面技术,对实现智能配电网技术的研究思路提出建议。
随着分布式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增加,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电网的负荷需求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何时、何地规划将会对配网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灵活性产生重大影响。
变电站规划与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分布式电源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对某一目标年有效的方案未必对远景年而言是最优的。所以,在规划时保证最终年总体最优的前提下,也要考虑一定时期内对整个系统有利。
近年来,变电站规划研究主要集中在计及分布式电源影响的配电网变电站规划方法[1-5]、变电站多阶段规划等[6-7]。
文献[1]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加权 Voronoi 图算法并考虑负荷特性的有源配电网变电站规划方法。文献[2]提出新能源入网后变电站选址应明确系统定位、变电容量论证、出线规模论证的理论。文献[3]建立了考虑DG的变电站规划模型,并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该模型。文献[4]从可靠性的角度定量评估DG的置信容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含DG 的变电站选址定容方法。文献[5]研究了加权Voronoi图的权值调整策略,改善了算法收敛速度和变电站规划结果。
文献[6]以DG置信容量与负荷峰值的比值为DG渗透率并提出了一种计及DG的SDEP方法。文献[7] 给出了解决SDEP的遗传算法,通过区分短、长期规划,使用遗传算法根据动态策略解决变电站多阶段规划问题。
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光伏发电迅速发展,同时,储能系统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减少光伏出力和弃风功率,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耗。光伏和储能对于配电网的潮流、电压等影响显著,而主动配电网规划对于提高光储渗透率和综合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主动配电网规划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方面[8-10]。
文献[8]提出了在自消费模式下考虑峰谷电价的光伏和储能的运行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双层交替优化模型来优化配电网运营商和用户的总成本。文献[9]利用二阶锥规划模型构建了计及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接入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模型。文献[10]构建了一个考虑储能选址定容和电压调整策略的双层优化模型。
智能配电网规划需要考虑DG、电动汽车和柔性负荷等多种可以与电网交互的设备,比传统配电网的单向能流要复杂得多。目前,有源配电网在概率性容量充裕度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13519575859
电话:0951-8860088
传真:0951-8860088
邮箱:3209796115@qq.com
地址:宁夏银川虹桥路陕西大厦B座903室